[ad_1]
每年都有各種關於新 iPhone 的傳聞。 “劉海”的大小一直是謠言的焦點。 iPhone 13系列發布會的第二天,網上就有消息稱iPhone 14將採用“打孔屏”。
“打孔屏”iPhone 14渲染圖。照片:喬恩普羅瑟
在真正全面屏時代黎明前的黑暗中,打孔屏、水滴屏、劉海屏的圖案多種多樣,我們都希望行業龍頭蘋果提供漂亮的套裝,是一個安全實用的解決方案。
但實際上,帶有 3D 結構光的 Face ID 是從 iPhone X 開始引入的。 如果四年不受影響,尺寸、易用性和安全性都會停滯不前。
用後續的 Apple Watch 解鎖 iPhone 更像是一種生態效益,而不是 Face ID 的改進。
左:iPhone 13 Pro Max,右:iPhone 12 Pro Max。
四年後,在第 13 代 iPhone 中,“劉海”終於變小了,但功能卻沒有改變。 此前傳聞中的“雙精度”、“可戴面具解鎖”等功能並未出現。
所以,除了“美”之外,並沒有實質性的提升,戴口罩解鎖還不友好。 無論你怎麼看 iPhone 13 系列的 Face ID,都像是擠了一管牙膏。 ,增加一個賣點。
iPhone 13 部署和組合 Face ID 組件
iPhone 13系列發布後,知名拆機網站iFixit上傳了一份詳細的拆機報告。綜上所述,集成度更高,節省的空間給了電池和攝像頭模組。
適用於 iPhone 13 Pro Max 的 Face ID 模塊。照片:iFixit
前上方的“劉海”變化非常明顯。在減小體積的同時,組件的放置也發生了變化。聽筒上移,不再融入屏幕。理論上,更換屏幕很容易。
相反,手機的更換變得複雜,固定螺絲被推到主板上,因此必須將主板拆下並徹底拆下。
頂部:iPhone 12 Pro Max 人臉識別模塊,底部:iPhone 13 Pro Max 人臉識別模塊。照片:iFixit
此外,Face ID 的“泛光照明器”從屏幕封面上消失了。它集成了點陣投影。一起也就是iPhone 13系列的劉海被開孔精簡了。
這也是小劉海的直接原因。
在 iPhone X 上,Face ID 組件從左到右排列為紅外攝像頭、泛光照明器(和環境光傳感器)、7 兆像素前置攝像頭和點陣投影儀。
Face ID 減少 20% 將減少從左到右的泛光照明器、點陣投影儀和 12 兆像素前置攝像頭。
Face ID 組件更緊密地對齊。照片:微型計算機
從硬件的角度來看,減小iPhone 13的劉海尺寸並不是獨立於組件集成和放置的。
安全沒有改善,但實際上是最大的改善
在“California Call”活動中,蘋果並沒有在小巧的 Face ID 模塊上畫太多東西。 解釋“小尺寸”和“大顯示區域”只用了20秒。
縮小後的 Face ID 模塊仍然保持百萬分之一的安全率,但它無法阻止它成為“當今智能手機上最安全的生物識別技術”。
3D結構光學認證原理Face ID不難理解。大致分為三個步驟:第一步是識別,第二步是建立3D模型,第三步是比較。
其中一個更重要的是3D人臉模型的準確性。為了獲得足夠的面部特徵,點陣投影儀會發射30,000個定位點,然後使用紅外攝像頭捕捉反射的定位點信息。
不同的時間反映不同的位置會回來描繪準確的面部輪廓。最後,將其組裝成一系列數字,並與 iPhone 上的原始數據進行比較。
第一代Face ID(iPhone X到iPhone 12)是內部組件,因為點陣投影儀和紅外攝像頭之間的距離保持在27mm,以獲得更準確的深度信息。 我在我的 iPhone 上發現了“寬”的一聲巨響。
在iPhone 13上,劉海變小了,元件變了,決定精度的“27mm”變了,距離變短了。
不過,Face ID 識別準確率的下降並沒有改變。從技術角度來看,這是一個很大的升級。實現這個小目標,一是產業鏈技術升級,二是A15仿生芯片的神經引擎算法。
今年2月,iPhone Face ID供應商II-VI(高儀集團)推出了“用於下一代3D傳感器的大功率、高效率雙結VCSEL陣列”。
幫助 Face ID 的點陣投影儀傳輸更高的功率並提高準確性。此外,蘋果經過多年的大量人臉數據訓練和學習,積累了大量人臉數據,並優化了Face ID人臉算法模型。
結合對II-VI的技術升級,小劉海形式的Face ID終於在iPhone 13系列中出現了。
Apple 是 3D 結構化照明領域最後也是唯一的參與者
FaceID(3D 結構光)是 Apple 的下一代生物識別技術。 相比Touch ID,它更安全,用戶體驗更好。
未來,蘋果將逐步推廣到所有產品線,從 iPhone 到 iPad 再到 Mac。這就是蘋果宣傳的時代趨勢。
此前,Android陣營也有相關的結構化照明產品,但由於專利規避、追求更大的屏幕面積、差異化競爭,Android轉向了屏幕底部的指紋。
在蘋果將 Face ID 推向市場之前,它收購了 PrimeSense 和 Polar Rose 等一系列面部識別技術公司。同時,蘋果公司的先進製造基金已兩次向 II-VI(高意集團)投資總計 8 億美元,以擴大規模並創造就業機會。
此外,與II-VI的合作不僅限於Face ID模塊,我們也開始與LiDAR模塊的開發合作,以提前開發AR眼鏡。
蘋果公司先進製造基金的一項投資已在德克薩斯州建立了一家 II-VI 工廠。照片:蘋果
蘋果先進製造基金曾經為康寧提供資金支持,但康寧已經成長為智能手機行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 如果 AR 成為下一個前沿,II-VI 可能成為 AR 產業鏈的“拐點”。
蘋果通過不斷收購人臉識別技術公司,再加上對產業鏈的管理,獲得了眾多相關專利,圍牆越來越高,圍城,只剩下iPhone了。 3D 結構光智能手機。另外,讓我ping一下。卓有成效作為消費品領域的唯一參與者。
小了 20%?但我要你消失!
在蘋果的世界裡,這 20% 的體積減少可能是蘋果多年努力的結果。
小米 MIX 4。
此外,Android Camp 正在推廣和解鎖超聲波指紋,以確保生物識別的安全性和效率。民眾屏下攝像頭技術百花齊放,讓人感覺科技在進步。
如果沒有 iPhone 13 和 iPhone 12 的組合,很難直觀地感受到 20% 的減少。 根據 9to5Mac 網站上的一項讀者調查,很多人認為“劉海”是 iPhone 的標誌,而蘋果有意保留這一功能以強調其獨特性,甚至說。
不過,iPhone 13系列的劉海只縮小了20%的面積。這暗示了蘋果維持劉海的無奈之舉。
事實上,在今年2月的同一個WWDC上,廣建科技和中興通訊在屏幕底部展示了3D結構光學技術,中興通訊展示了樣機。在產品層面落地、市場量產的時候,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。
中興通訊在屏幕下方展示了3D結構化照明解決方案,聲稱已達到安全支付水平,但並未透露量產計劃。
根據蘋果的技術儲備,Face ID 內部有很多替代方案,可能會有相應的底屏 3D 結構化照明方案,但並不成熟。此外,iPhone現在是高端產品,將是安全的。升級和更新策略。
iPhone 13劉海縮水的背後,其實是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技術升級。不過,在打孔屏越來越普及、屏下攝像頭越來越普及的今天,蘋果的Face ID 2.0技術升級是3D結構化照明技術的里程碑,但也是“微不足道”的進步。
這篇文章來自微信民眾《愛範兒》(ID:ifanr),作者:杜元禮,經36元禮授權發布。
本文允許發表,不代表36氪立場。
轉載請註明出處。來源:36氪
[ad_2]
新聞來源: yahoo
More Stories
To B將是5G最佳落地場景,租用專網為台灣智能製造產業賦能!
谷歌 Pixel 7 Pro 測試!照片上傳“1功能”也超實用
中國電光三季度5億用戶激增240%